close

IMG_6732.JPG

我看過很多關於人生30歲的文章,好像旅人留戀某個美景必須刻下〝到此一遊〞般的心情,紀錄下此刻的感受,已表示我來過。

這種奔三的恐懼和期待參半的情緒,頗難理性分析後化成文字寫下來,因為每一次的想法和結論都不大一樣。所以文章積了好一段時間,往往要等到自己準備好,再找一個安靜不讓我分心的角落,我才能進入以下奔三的情緒中。

首先,我絕對不會為了走入30而覺得自己老了,而是更努力過日子,發掘自己的任何可能。

最近看了一個有趣的理論,也可能是前人歸納的人生現象,30歲是我們邁入新階段的重要時間點,而在30歲所經歷的或是當時所錯失的,在我們十年後40歲時又會再次重演,讓我們好重新思考、重新抉擇,也許新的選擇幫助我們找回30歲所錯過的,也考驗我們當機會再次到手時,我們有沒有能力和智慧去抓緊。

於是,我想到20歲時的種種選擇影響現在,此時此刻的每一個選擇也決定之後的樣子。而那些最深刻的事,都是以前覺得最痛苦難熬的過程,即使可以重來,我還是會走一樣的路,現在的我不是最滿意的狀態,但我持續找尋那個專屬自己的、舒適的生活頻率。

IMG_6729.JPG

邊走邊想、邊想邊做

因為思維和行事風格,每個人都有一貫的生活定律,好比神算一樣,有時候我可以自己預測接下來事情的走向,不見得百分之百準,卻有跡可循。我的定律頗跳tone,會有如此自覺,是因為我的A計畫和B計畫總是同步成形,有時候也許C計畫也會派上用場。邊走邊想、邊想邊做好像不像想像中的沒有安全感,反而覺得有不浪費每分每秒地踏實感,也養成隨時應變的彈性。

我喜歡美麗的人事物,所以我在做每個決定時,都會確保和這個大方向關聯。老實說,我不喜歡甚至有點害怕被問到關於夢想的問題,我想大多數的人也不是很喜歡吧?!我只知道工作時很開心,擁有善用美麗技能和人溝通產生連結,完成讓我嚮往已久不用打卡上下班的目標,在過程中毫無侷限地發揮所學。現在回想起讀書時期,有一大段時間處於迷惘,不了解自己究竟想做什麼、對未來也毫無想法,擔心畢業後進了不愛的行業、做了不喜歡的工作,所以畢業前做了規劃,設想了無數種可能,在履歷上下足功夫,還做樹枝表格分析自己喜好,更常掛在104上看職缺,光是想到自己的不足就開始恐慌。

學生時期我的成績中等,聰明程度不如人,但總是堅持每堂課必出席,尤其大家都愛遲到或翹課的通識課程,因為就怕錯過什麼我該參與的部分。我相信一直保持著對未知的新鮮感,讓我有繼續學習的動力,不管下一步是什麼,一定會有幫助,因為現在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在為未來做準備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不是嗎?閒不下來大概是天性,有目標才會讓我前進,有時候也常覺得自己是靠信念活著,設定短目標、小目標,接著往大目標前進,待時機成熟的時候,狀態就會和心理所預想的愈來愈相似。所以對我而言,夢想不存在,只有讓我感到舒適踏實的生活方式。

IMG_6733.JPG

『想做什麼就去做吧!』

我常這樣告訴自己,在合情合理的狀況下,沒有什麼事比後悔當初還可怕。當然,每個選擇都有好壞兩面,沒有對或錯,喜歡與否、是不是享受其中似乎更重要!大多時候我們逃脫不了傳統的時間框架,每個階段都有該面對的壓力,現實也往往不如預期美好,不過,試著克服現狀,哪有那麼多藉口?沒試過怎麼知道行不行呢?

如果我的時間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,該有多好!

我喜歡穩定但不愛一成不變,照表操課的生活就是我討厭的上班打卡人生,少了自由,我想我的創造力也會跟著被剝奪。我記得第一次被外國人誇獎很有創意,是某個暑假在美國打工時候,當時沒有自拍棒、腳架,我隨手拍了一張所有人反射在裝置藝術大球上的照片,一群外國女孩對我留下好印象,我們很快打成一片,一直到現在都還保持著好交情。那一刻建立起的自信與備受肯定會讓我記住一輩子,因為我喜歡有創造力的自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女人30 夢想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琳達 的頭像
    林琳達

    林琳達 Linda Lin

    林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